先生:
收到是日發下來的體育科分數,當中實在有太多不明白之處,唯有用文字逐一點出來。
關於本年度體育科的最大疑惑,是「何解要強迫中六級生進行Biomechanics Project?」,你可能會說,知道生物力學的意義可讓我們在體育方面的表現更上一層樓,更可以學到一堆理論。我想知道的是,為什麼我要改善自己在體育方面的表現?目前為止,我很滿意。真的。而作為一個文科生,我想破腦袋也想不穿「為什麼我要學習生物力學當中的理論?」如果我想學,我會在三年前選擇理科班,勾選化學物理生物,而非中史文學地理。整個生物力學報告完了,唯一得著是學懂運用二零一零年版本的Powerpoint,這到底是不是是次小組報告的目的?
今天,我問出這個問題,得到的答案是「這是學校的傳統。可以學多啲野。」傳統是否必定正確無誤?又是否切合學生的需要?劣質的傳統不應保留下去,要不然也不會出現文化大革命中提倡「破四舊,立四新」的主張,這一切不應用「傳統」二字蒙混過去。或許,報告的設立原意確包含有利學生的成份,但當這演變成擾民政策,我們是否應將這傳統傳承下去呢?準備這份報告的當下,正是我準備考試之時,亦是為高考打下根基的日子,既然本校是如此重視學業成績,何必裝作多元化的強制學生組成生物力學研究小組,去做一些我能力範圍以外的事?這實是值得深思的議題。
本次體育科分數是三十四分,滿分是五十分。你可能會說:「咁貪心?!大把人低分過你啦」
作為一個熱愛運動且平日表現不俗的學生,我有足夠的自信認為自己值得更高的分數。粗略的看了分表,發現在體能考試、平時分和高爾夫球考試中,自己的分數也在上列,獨是「Bio」一項,只有2.5分,我不禁想問一句:「7.5分,你往哪裡去?」原來,是因為我們的訓練對象在學界比賽中毫無進步;原來,我的分數取決於他人跳遠的距離;原來,考試成績非憑個人努力取得的。
不用在溫溫下書時突然想起:「今日仲未做SportsAct!」而換衫落樓下公園跑步,不用為儲鐘數而在露營期間走上走落山攞水,不用在放學後山長水遠到白石打幾球高爾夫球,不用日日做sit up、做膝上壓練體能,不用睡前拉筋。真的。什麼都不用做。只要擦好一對閃亮的運動鞋就好,說十萬次多謝您的指導就好,將六米的成績說成二十米就好。
這是一個努力被老師踐踏的學生的吶喊。
如果你早跟我說,五分之一的考試分數是以Trainer的訓練成績為依據,我倒不如豪爽的放棄那十分,那不屬於自己的十分,用我們set場的時間,用我們製作Powerpoint的時間,去溫習那跟我不是太熟的經濟,去與李白杜甫打交道,去瞭解那錯綜複雜的中央政治體制,而非去準備考試前半個月的小組報告。
我清楚知道,縱使學生有諸多怨言,老師永遠是對的,但我還是要說出來。這決不是加幾分可以了事,重點是必須學會尊重他人付出的努力,而非胡亂評價,這很可能毀掉一個人內在的價值觀,從而影響一生。或許,有人會對這篇文字秋後算帳,粗俗的說是捉我去照肺,但,我還是要說。
血飛白練、六月飛霜、亢旱三年會不會出現?我不知道。我只知道,當我收到分紙的一秒,我憤怒了。為你的不尊重而憤怒了。
敬希垂注。
一個熱愛體育的中六文班人上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