喜歡將閱讀改成閱毒,因為閱讀跟吸毒一樣很容易上癮,唯一不同的是閱讀習慣是不用戒的。
sem break時執書櫃,書本數量說多不多,說少不少,足夠使人一開櫃門就會被襲擊,我試圖將全部書翻出來,重建書櫃的秩序。然後我找回了一本最有價值的書。
愛上閱讀是小學三年級的書,有天閒逛學校圖書館,發現有一堆新鮮滾熱辣的書,於是衝去搶了一本書,原來是漫畫歷史人物系列,主角是南丁格爾,因為是新書所以看得很過癮,誰知這條癮一發不可收拾,看完西方人物再看中國人物,看完漫畫再看文字版本,看完薄的再看厚的,無端端成了歷史迷。
小五時,媽媽無端端建議我不如去寫作班,我又無端端答應了,於是每個星期六都要穿著幼童軍制服狂奔到新城市的創世紀上課。蘇子先生的課狠狠的擴闊了世界的邊界,原來佛祖叫釋迦牟尼,本來是王子,因為想太多所以出走;原來文字是一門藝術,所以要先學習欣賞藝術;原來改寫西遊記的有趣程度是可以令自己自願留堂。學期完結時,老師說可以隨便在書櫃中挑選一本書作為禮物,當時,瘋狂愛上歷史人物傳的我秒速奪去了迪士尼一書,成為了最早的隨身小書。
其實這本書沒什麼特別,用2mm的厚度寫出了Walt Disney的一生,但因為書本大小實在太適合放進袋中,所以在沒有mp3的年代,等車、坐車、等人的空檔都由迪士尼的人生來填滿。小時候沒有餘錢買書,惟有將這本書讀完又讀,熟到可以將迪士尼先生在車房創作出米奇老鼠的故事倒背如流。這本書開啟了可怕的閱毒黑洞,也解釋了現在為讀者文摘瘋狂的原因。
閱讀看似可有可無,但書到用時方恨少,我們永遠不知道閱讀過的知識會為自己的人生帶來什麼影響。其實閱讀實在很划算,一個作者在經過腦袋對人生經驗的反思,再費力雕琢成幾萬字,寫成書時簡直是最精煉的雞精,對於愛計算的香港人來說,這應該是一項超值的投資,但閱讀的人愈來愈少,社會年復一年地批評學生的語文程度下降,然而沒有人打算站出來改變。
近期在書店和圖書館,經常看見的組合是低頭看書的小朋友和低頭玩candy crush的家長。有否聽過「大教壞細」?這是家長用來教訓哥哥姐姐的口頭禪,當情景稍微換了,家長也就忘了這句說話。你希望孩子成為好人,你自然會先成為他的榜樣。你一日不拋開手中的candy,他一日也不會拋開手中的iPhone,那部你親手遞給他的iPhone。
突然想起兩天前在街上偶遇一個三人家庭,爸爸抱著一歲多的兒子,兒子一直斜著頭看媽媽手中的某件東西,而媽媽為了令孩子看得到手中的物件,以違反人體極限的角度將手中物提高,以這種姿勢只要維持兩分鐘就可以完全麻痺了。走近一點,我才看清原來媽媽手握智能電話,播著卡通片,邊行邊播,好溫馨。兒子長大後請不要責怪他不懂溝通。